素物,唤回对生活的热忱
信息来源:信息中心 更新时间:2024-11-21
人到了一定境界,往往会变得“性好朴素,不尚虚饰”。
白居易的庐山草堂,朴素称心:“木斫而已,不加丹;墙圬而已,不加白。砌阶用石,幂窗用纸,竹帘纻帏,率称是焉。”他以素雅之质,创造出了一片空境,足以容纳万物。
《庄子·天道》有言:“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。”的确,沁人心脾的美往往是朴素的。怀有淳厚素朴的赤子之心,方能体悟朴素的可爱、恒久、有力。
朴素是最恒久,最不易凋零的美。或许它并不是吸引人眼球的亮点,但如清茶老酒般醉人。世界上不是缺少美,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
。
朴素中蕴含平凡的美丽,如深谷幽兰,深山百合,宁静,淡泊。淡淡的开,淡淡的谢,一切自然而然。
老子说:“出其致远,其知弥少。”离尘世越近,离天然越远。离物质越近,离本真越远。最具朴素美的,是那些真正懂得美、追求美的人们。人生的生存乐趣,不过是心无尘埃,活得自然,简单而快乐。
中国古贤讲究“乘物游心”,又崇尚“格物致知”之理,人们在对“物”的观照中明心见性,求索问道。
而朴素之物,是最适君子之情的。朴素到极致,竟只与苍松修竹为邻,以清风明月为友了。于是,秉持素怀者,其吐露之思想、施展之艺事,皆自成一格。
如今人在繁华之世,若要寻一刻清静,自当以素物为伴。一把浑朴的陶壶,装满辽远的山野之心;一尊简淡的泥炉,燃起幽幽的煮泉之趣;一件素净的茶杯,邀来久违的会心之友……